過敏有哪些種類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常見的3種過敏種類 過敏所帶來的身體徵狀與影響

過敏有哪些種類

近年來常出現PM2.5紫爆等空汙問題,台灣平均每3人就有1個人過敏,過敏的人數越來越多,而過敏最常見的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等。

📌過敏的種類與症狀
過敏反應通常會因過敏原而異,從接觸過敏原的該身體部位開始,最常見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膚。過敏狀況會引發身體不適,但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不過也有可能會惡化成為「全身性過敏」也稱「過敏性休克」,是一種發作時間持續 5~15 分鐘的致命過敏症狀,應立即就醫。

📌氣喘
「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主要原因是呼吸道發炎,導致黏膜腫脹,呼吸道變狹窄而使得呼吸變困難,症狀會有胸悶,呼吸困難,喘鳴和夜間咳嗽,咳嗽亦可能在接觸冷空氣或運動後發生
PM2.5會刺激支氣管黏膜過度分泌、使黏液腺增生,引起可逆性的支氣管痙攣、抑制深呼吸,蔓延至小支氣管道。當PM2.5的濃度提高時,易使氣喘兒出現支氣管痙攣,出現咳嗽、喘鳴、甚至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在臨床的定義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後產生的鼻部過敏反應,平時應避免接觸花粉、塵蟎、黴菌等過敏原,主要的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疲倦、睡眠品質變差等等。
根據2015年國際權威雜誌研究發現,PM2.5和PM10低顆粒物污染以及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會對孩童的肺功能造成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大多在嬰幼兒時就會出現症狀,發生皮膚紅腫、搔癢的現象。
曝露在PM2.5高濃度的環境,皮膚狀況也會變得比較差。季節交替或處於氣溫變化大的環境裡皮膚過敏者也會特別癢及異常泛紅。脂漏性皮膚炎及慢性濕疹的病患,在頭皮、四肢的皮膚也會出現明顯的發炎症狀。

★另外PM2.5也會導致過敏性結膜炎及影響孩童的認知發展。在2015公共衛生流行病雜誌研究指出,高度室內與室外的空氣污染地區,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等認知發展。

☑益生菌複方膠囊-讓 你 和 面 紙 說 掰 掰
【指定商品九折】https://reurl.cc/j5bdvD


☑牛樟芝菌絲體膠囊-守護自己的最佳先鋒、調整體質
【指定商品九折】https://reurl.cc/Q7VgR5
☑101種蔬果發酵液-大餐後蔬果纖維攝取的最佳來源
【現正最殺優惠中】https://reurl.cc/1g2NVW

#你值得更好的機能性益生菌
#照顧你的消化及免疫系統健康

過敏種類分幾種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你是過敏體質嗎?為什麼會過敏呢?過敏症狀有哪些

近期天氣變化大,許多症狀造成身體不適,鼻水與噴嚏接替著影響生活,依據全民健保申報資料分析,一年中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次達341 萬人,又以學生至45歲間上班族最大宗。臨床統計也顯示,過敏性疾病於季節交替期間影響最甚。


📌過敏的定義

過敏其實是一種身體保護機制,是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當身體遇到具有潛在威脅的外來物質時,體內的過敏性抗體與過敏原會產生作用,釋放出組織胺,就會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過敏症狀,例如眼睛與鼻子搔癢、濕疹、腸胃不適、過敏性氣喘,依不同體質情況可大可小。

📌過敏的成因
過敏可由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因素所致,也被稱為「異位性」反應,大家最熟悉的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過敏症狀所引起的疾病之一,過敏反應的產生,是由過敏原、免疫球蛋白 E以及肥大細胞三個因素交互作用而產生的。
當過敏者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身體會將這些「外來者」看作對身體造成危害,而製造大量的 IgE,進行「致敏化」的異常反應,而這些免疫抗體會附著於皮下、鼻腔、上呼吸道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器官的肥大細胞表面上。

當第二次接觸同樣的過敏原時,這些已被抗體標籤的肥大細胞就會分泌化學物質,包含組織胺與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即會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想避免過敏,就要在生活環境中加強控制,更要多注意自我保護,避免接觸過敏原。

📌一般常見的過敏原共有五類:
吸入性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花粉、動物毛屑、家塵
食物性過敏原:牛奶、雞蛋、花生、小麥、海鮮、堅果類、藥物
接觸物:毛髮、染料、化妝品、常青藤、錢幣中的鎳、手套中的乳膠注入物、昆蟲的毒液及藥物
藥物過敏:青黴素或含此成分的抗生素

整理了資料,大家有更認識過敏的原理了嗎?
如有更多疑問和下一堂課程健康訊息
歡迎加入「吾齡無齡Line好友」 https://lin.ee/v8IDXB5

運動前為什麼要暖身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運動

運動前為什麼要暖身?暖身可以帶來的好處

運動前為什麼要暖身

運動前暖身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增加血流量及攝氧量,通常心跳會加速且稍微出汗的程度,像是在跑步前,就可以以走路作為暖身。

暖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身體部份運動器官達到適當活動度,使得肌肉、骨骼、關節各部功能達到一定的預備活動狀態。

除了能夠讓身體熟悉接下來主要活動之型態,又可以使關節的活動度以及肌肉的延展性增加,而達到預防傷害的目的。

▲運動前暖身的好處

  • 幫助身體預熱
  • 預防運動傷害
  • 增加運動範圍
  • 避免過熱
  • 激素發生變化
  • 做好心理準備

▲暖身要做多久呢?

其實暖身不分長短喔~~根據每個人的年紀、體質、活動量…等等

只要從身體有沒有微微出汗,心率是否上升,來檢視身體熱了沒就可以囉!

簡單量測肌少症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簡單測出肌少症危機 如何預防肌少症

當長者在扭乾毛巾、旋開罐頭等都變比較吃力,抑或是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爬不動樓梯、走路變得愈來愈慢等等,都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當長者平時活動量越來越沒有使用肌肉,肌肉就容易快速流失,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並且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讓人愈來愈不想動、不敢動,肌肉就會流失的更快。
▲肌少症淺在原因
•營養不足
•體內發炎
•胰島素阻抗
•荷爾蒙失衡
•運動量減少
•維生素不足
•粒線體障礙
▲簡單測量肌少症
一、手指測量法
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表示有可能罹患肌少症,建議就醫諮詢。
二、皮尺測量法
根據研究顯示,50歲以上男性若小腿圍<34公分、女性<32公分,就可能表示肌肉質量不足,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提高跌倒、行動不變、衰弱的風險。
1.小腿部位的衣物除去,坐在椅子上雙腳踩地,膝蓋彎曲大腿與小腿呈90度。
2.將皮尺環繞小腿,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不擠壓小腿皮膚。
3.測量小腿最寬部位之公分數。
▲預防肌少症的兩大重點
一、 飲食
腎臟功能正常的朋友,建議多攝取蛋白質,成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建議依體重每公斤攝取0.8克。
二、 運動
很多研究報告指出,運動是一種促進健康非常有效的方式,能減輕肌肉量喪失及骨質流失的問題,而增加肌力的阻力訓練,以及改善肌肉性能的耐力運動,是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再加入飲食習慣的調整,就能使肌肉量維持,甚至增加。
衛福部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持續30分鐘、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須達到130下以上等標準之外,運動習慣的養成建議至少持續6個月喔!
肌少症徵兆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認識肌少症 檢視生活肌少症5大徵兆

肌少症是什麼呢?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現象,隨著年齡增加,肌肉的質與量都會變得比較差,研究發現一旦到了40歲,每十年肌肉量會減少8%、大腿肌力減少10-15%;

到了70歲,每十年肌肉質量減少15%、大腿肌力更會減少25-40%。肌肉量與肌力流失的速度將隨著年齡老化而加快。根據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標準,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至7.3%。

肌少症對健康的影響?

▲跌倒、失能:易顯得無力、疲倦、步伐不穩,因此容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代謝問題:研究發現肌少症患者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具有高度相關性。

▲心血管疾病:長者同時存在肌肉不足與肥胖問題,就稱為肌少型肥胖症,這種類型可能會比只有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死亡率。

肌少症5大徵兆,自我檢測是否罹患肌少症

★走路遲緩:室內平地行走速度明顯變慢。

★握力下降:無法輕鬆拿取重物,拿不動5公斤水桶、毛巾擰不乾。

★行動吃力:爬一層樓即需要休息、久坐需要撐扶才能起身。

★反覆跌倒:跌倒機率增加,1年內不經意跌倒2次以上。

★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6個月以內體重減輕5%。 

如何測量自己的標準體重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如何測量自己的標準體重 簡單2種方法判斷是否體重過重

新的一年體重管理「cow」自己!

過年期間大家是否不忌口的大吃大喝呢?小心體重過重帶來的影響喔!


今天來帶大家檢查自己有沒有超重,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國內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接近43%。

▼方法一:計算BMI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公尺)*身高(公尺)]BMI ≤18.5 過輕18.5≤BMI< 24 正常BMI≥ 24 過重

▼方法二:腰圍標準| 男生≤90cm | 女生≤80cm |

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的風險。

提醒大家養成運動習慣,多走路少久坐,提升免疫力,亦可透過平日管理血壓、檢驗空腹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數等,掌握身心狀態,防止疾病纏身。

體重過重常見原因

☑日常習慣:久坐、少動

☑飲食習慣:高脂、高糖、高熱量

☑生理狀況:遺傳、內分泌失調、醣類代謝異常

規律運動的好處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運動

規律運動能帶來的好處多多🏋 運動對血壓血糖血脂的影響🤸

  

運動可以加快體內脂肪的分解速度與代謝速度,減少人體脂肪的堆積,讓各部位的肌肉組織更多地利用脂肪酸。也可以使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讓體內的糖代謝恢復平穩,進而也對高血壓、高血脂的調節有所幫助。


#運動對血壓的影響
⭕運動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
運動時運動骨骼肌內血流量增加,也使周圍血管擴張,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就會使血壓下降。
⭕運動可使腎血流量增加
運動時尿排鈉增加,同時運動出汗,全身血容量減少,血壓水平降低。
⭕運動對代謝有益的作用
⭕運動可以消除焦慮,糾治過亢的精神情緒反應
⭕運動消耗體能有助於減肥


#運動對血糖的影響
運動時,身體的胰島素會幫助血糖吸收到肌肉中儲存利用,供應運動時所需能量,所以適當運動可以幫助血糖降低。


#運動對血脂的影響
運動對血脂異常的防治具有良好作用,長期堅持鍛鍊的中老年人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明顯低於不運動者。運動消耗體能有助於減肥,血脂(三酸甘油酯,低HDL-C)水平也都會隨著正常。

#規律運動,身體漸漸的就會有以下這些變化💪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獲得控制
✔️肌肉量增加
✔️血液循環變好
✔️手腳不冰冷
✔️肩頸不僵硬
✔️瘦身
✔️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肌少症
✔️肌耐力增加
✔️防止關節僵硬、關節疼痛
✔️舒緩壓力
✔️增強自信心
✔️睡眠品質變好

🙋以上有規律運動者對血糖血壓及血脂肪都有幫助,而運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每天30-40分鐘,依自己的能力來設定運動強度,也別忘記要做暖身操及運動後的收操,減少運動傷害發生喔😊

降低膽固醇的飲食習慣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血脂

膽固醇過高5大NG飲食地雷 養成降低膽固醇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麻辣鍋、薑母鴨、羊肉爐,寒冷的冬天怎麼可以不吃鍋!但這些都是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再加上懶得運動,#膽固醇 同時也悄悄地飆高⚠️常常聽人家說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蛋🥚(!?) 但,真的不能吃嗎?

多份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內80%的膽固醇是由身體自行合成,剩餘的20-30%才是來自於飲食。會刺激膽固醇數值上升,是因為吃了太多飽和脂肪及非常不健康的人造反式脂肪!而有實驗證實,雞蛋中的膽固醇,並不會直接引起人類心血管的問題,反而是麵包、蛋糕、含糖飲料等精緻飲食才是元兇啦😭 ✍️

帶大家了解什麼食物不該碰?又該怎麼有效管理膽固醇吧🙋‍♀️🙋‍♀▶#5大NG飲食地雷❌常吃油炸食物。❌餅乾當正餐。❌含糖飲料當水喝。❌過量的海鮮食物。❌正餐蔬菜蕈菇不足半碗。

應該怎麼做可以控制好膽固醇呢?

▶#降低膽固醇的飲食習慣

⭐️避免含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油炸物(雞排、炸臭豆腐、甜甜圈等)、糕點(蛋糕、麵包等)、酥皮(蘋果派、蛋塔、披薩等)、奶油(焗烤、花生醬、奶精等)、其他(爆米花、糖果、牛軋糖等)

⭐️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或避免攝取精緻澱粉、蛋糕、麵包、含糖飲料、高果糖玉米糖漿及酒精。

⭐️提升高密度膽固醇:攝取好油及優質蛋白質,例如亞麻仁油、橄欖油、堅果、牛奶、蛋、家禽、魚、海鮮、豆類製品等。

⭐️降低血脂氧化:多攝取原型食物。

⭐️調整烹調方式: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避免油炸、油煎。⭐️控制食物熱量:少吃高熱量食物,將自身身體體重控制在BMI標準值內,可減輕血管負擔。

▶#降低膽固醇的生活習慣

⭐️規律運動:幫助身體代謝脂肪

⭐️戒菸:能提升15%~20%的好膽固醇

⭐️保持輕鬆愉快、良好的生活作息

⭐️避免過量飲酒、過量進食

⭐️定期健康檢查:注意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數值

⭐️按時服用醫生開的藥物

什麼是膽固醇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血脂

你知道膽固醇有分好的和壞的膽固醇嗎?

相信在這個冬天大家一定吃了不少火鍋及美食,又因冬天不想出門懶的運動,長期累積下來,造成身體負擔而演變過多的『膽固醇』屯積,導致全身的血管狹窄、硬化,將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發作的。

根據國外研究,超過22%的成人,冬天總膽固醇比夏天高,甚至超過健康標準呢!天氣變化加上血管驟然收縮,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危險期,尤其膽固醇偏高的民眾,冬天一定要節制飲食。

什麼是膽固醇

23年來成人肥胖問題,三高危害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越來越高、每三位就有一位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膽固醇是一種主要由肝臟製造出來的脂肪和蠟狀物質,大部份飽和脂肪都是由進食物產品而來,日常食用膽固醇、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或總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也可能影響膽固醇含量,例如:牛油、經過加工的肉類、紅肉、雞皮、全脂牛奶和乳酪。餡餅、糕點和蛋糕中含有飽和脂肪。

除了飲食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外,高血脂也可能是遺傳性的 (經遺傳而獲得) 疾病。 📍#膽固醇種類

⭐️高密度脂蛋白 (HDL) :通常被稱為「好」的膽固醇,因為它會幫助移除血管壁中的膽固醇,從而減低心臟病的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通常被稱為「壞」的膽固醇,因為它會把膽固醇儲存在血管壁中,以導致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也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同樣會使動脈中堆積斑塊,但主要是負責運送三酸甘油酯。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是我們體內最常見的一種脂肪。它們以儲存形式在我們的身體內提供各種能量。許多疾病都是三酸甘油酯過高所引發的,包括心臟病和中風。

📍#血脂標準值

⭐️總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警戒值200~239 mg/dL,危險值> 240 mg/d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 130 mg/dL,警戒值130~159 mg/dL,危險值> 16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 40 mg/dL,警戒值< 40 mg/dL,危險值< 40 mg/dL

⭐️三酸甘油酯正常值為< 150 mg/dL,警戒值150~199 mg/dL,危險值> 200 mg/dL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高膽固醇,都必須以改變生活習慣和藥物控制去降低膽固醇指數喔💪💪

吃糙米好處多
Categories吾齡小學堂,  健康

天天吃的白米飯你真的認識嗎?吃糙米的好處多多

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主食─白飯稻米

米飯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主食,可是稻米常常被肥胖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畫上等號,所以我們吃的米飯到底能不能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份呢?依照稻米製程階段的不同有分很多種類,而最常見及接受度最高的當然是「白米」、再來是「糙米」。以下就來簡單介紹我們最常吃的白米以及糙米的特性、優點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一、白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菸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

👇白米的好處👇

✔️補氣健脾✔️養陰生津✔️止渴等滋補功效✔️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注意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二、糙米糙米就是指除了外殼之外都保留的全穀粒。即含有皮層、糊粉層和胚芽的米。

👇糙米的好處👇

✔️胚芽和米糠充滿營養:預防口腔發炎的的維他命B2、防止細胞老化的維他命E,都是白米所沒有的營養。

✔️咬得更多,有飽足感:糙米會促使人咀嚼次數增加,容易使人感到滿足感,對減肥也大有助益

✔️膳食纖維高,每日輕鬆壞素:幫助身體壞素,再搭配多吃蔬果多運動,便能遠離便秘。

✔️礦物質多多,調整體內機能:糙米中含有各種可以調節身體機能的礦物質,像是可以預防貧血、提高免疫力的鐵,讓神經正常運作、排出體內鹽份的鉀,集中精神、防止集中力低下的鎂,促進全身新陳代謝的鋅,這類的礦物質相當豐富。

因此在吃飯時若能選擇糙米,平時用餐就能補充礦物質,營養來自天然食材,給身體補充能量又不負擔。

✍🏻GI值相對較低,可以穩定血糖上升速度

#吾齡無齡 #白米與糙米 #多穀米 #健康我照你 #低GI

Add to cart